学校圆满举办“石榴籽e起来 行走的思政课”——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进校园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节活动

2025-09-26 阅读量:


  为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9月25日下午,学校党委统战部、团委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内蒙古博物院,在都林广场共同举办“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进校园暨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节”专场活动。活动依托数字展车、中华文化体验、非遗展示、知识竞赛等形式,为师生打造了一堂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课”。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主任阿拉坦巴根那,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副部长石瑛,学校党委副书记格根哈斯,党委委员、副校长双虎出席活动。奔腾融媒、新闻天天看等媒体栏目进行现场报道。
  活动在校园乌兰牧骑与大学生艺术团的精彩文艺汇演中拉开序幕。展车内,师生们在内蒙古博物院党团青年讲解员的引导下,借助数字化展陈技术,探寻内蒙古的历史脉络与民族团结故事,感受内蒙古的历史变迁与新时代发展成就;展车外,武术表演刚劲有力,蒙古族皮雕、弓箭制作技艺等北疆非遗项目尽显文化魅力,书法、篆刻体验让师生近距离学习中华文化精髓,趣味集章打卡与自治区民委民族团结主题海报展都生动呈现了内蒙古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的鲜活实践。






 


  “石榴籽小课堂”环节中,满族学生石延祺、朝鲜族学生代表玄明珠分享成长故事,传递民族团结心声;知识竞赛现场,同学们围绕红色文化、民族政策展开激烈竞答,还通过模拟红色情景剧再现革命岁月,现场气氛热烈高涨。活动最后,内蒙古博物院党员、团员青年参观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与校史馆,并与学校统战部、北疆小红马大学生讲解团围绕“深化馆校合作、搭建教育桥梁、提升讲解员素养”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为后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活动是学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创新实践,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起文化交流新桥梁,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载体,更推动文博机构与学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新路径。

    学校统战部、团委相关负责人陪同参加活动,相关社团成员、两部门科级联系班级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共600人参与此次活动。